■ 粉瘤 (表皮囊腫)
粉瘤(atheroma)的正式醫學名稱叫表皮囊腫 (epidermal cyst),它是因為皮膚受傷或病毒感染(HPV57, 60)造成表皮細胞埋入真皮層內。由於表皮細胞繼續工作,因此就產生一坨角質和油脂混和的白色膿包。
如果這白色的膿包在真皮層破開,身體的免疫細胞就會跑去攻擊它造成肉芽腫(granuloma),皮膚也會紅腫起來。更常見的是粉瘤在皮膚表面破掉開了一個口,然後細菌跑進去造成更嚴重的感染。
由於疾病的根源在這層表皮細胞,因此除非手術將含有表皮細胞的囊腫完整取出,否則不會根除。這跟粉刺是不一樣的,粉刺和粉瘤擠出來的東西很像,但是粉刺並沒有被一層囊腫包裹住,所以擠出來就好了。有些人粉瘤開刀後復發,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把囊腫“完整”的清除乾淨。
粉瘤手術後很容易留下疤痕。主要的原因有2個:
- 是粉瘤來就診時通常是發炎感染狀態,這時手術縫合不宜用多股的可吸收線,而且單股的縫線也不能太密集,所以在縫合時有許多限制;
- 是粉瘤取出後留下一個大空腔,如果沒有特別處理以後就變成凹洞。
孫醫師很好奇以前中醫對粉瘤的稱呼是什麼?中醫有四個字看起來和粉瘤有關,分別是疔,癤(音階, furuncle),癰(音庸, carbuncle)和瘡。疔、癤、癰與毛囊發炎有關,瘡是大的潰爛傷口;癰則是多個毛囊炎聚集成大的膿腫,所以看起來與粉瘤比較接近的中醫病名應該是癰。
圖3. 一位帥哥在醫院切除粉瘤後臉上留下了凹疤
這位小姐臉上有一顆黑黑的東西已經好幾年了,曾去許多醫美診所做磨皮、飛梭等,也擦了不少藥,卻始終除不掉。後來她求助輕鬆美皮膚科的陳醫師,陳醫師是北台灣治療青春痘的權威,他一看便知是閉鎖性黑頭粉刺,不過由於此粉刺太大了,已經不是用換膚或工具擠可以除的掉的,於是陳醫師轉介她到美安診所接受手術。術後一個月就幾乎看不到疤痕在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