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文山区本地人,所以知道东山高中是长大后的事。因为常在景美溪畔运动,会看到国三高架道路更远处的山坳里有一栋砖红色建筑,查了地图才知道是有名的私校东山高中。认识的人多了后才了解本地人对东山高中的印象:初期它是一间贵族学校但办学并不突出;近期开始注重升学率成立了医科班,慢慢地有了名声,现在是北部私立高中的前几志愿。
不过这些不是我关注它的原因,尽管有时我会跑到它的校门口绕一圈再跑出来。为什么我要用“跑出来”这样的字句来描述呢?读过东山的人应该都能体会,这间学校座落在群山之间,只有一条路孤零零地对外,当学生下了校车抵达门口后想要逃学的困难度大概和金瓜石的时雨国小差不多。我关注的是那两座把东山高中围绕起来的山,那两座山长的蓊蓊郁郁非常茂密,没有其它山因滥垦或栽种槟榔树常有的秃头掉发现象,也没有被窃占国有地的人乱盖宫庙或铁皮小屋而有的斑驳生锈样貌。

东山高中座落在山坳
多美丽的山啊!虽然它们并不高大但却保有原始的样貌像个年轻的山民—健康而有活力。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应该很容易查吧!打开电脑的google map一下子就找到东山高中,根据地图它座落在阿泉坑这个地方。「坑」就是洼地的意思,没问题,它的确在两座山之间的洼地。但是这两座山的名字居然付之阙如!这附近有因优人神鼓而有名待老坑山;有因观音禅寺而有名的大香山;有因樟山寺而有名的樟湖山,但这两座山附近什么都没有所以google map没有任何标示。

google map
为了认识这座山,我曾经沿着一寿桥进入新店的宝兴便道上山希望能从路边的告示牌得到任何蛛丝马迹。这条山路颇为荒凉很少人走,原因再上去一点就会了解。大概上山500公尺后便看到柏油路上有路障警告这是私人土地。车子不能开但人是可以进入的,上去之后再前进1公里开始分岔为许多小径很容易迷路。我上山至少3次,有一次还几乎走到棱线却没见着任何告示牌透露这座山的名称。
如果google不知道还有谁会知道呢?Apple啊!Apple早期使用Google地图但后来觉得依靠人太危险了,于是改向TomTom购买地图资料来自制。或许Apple知道一些google所不知道的事。于是我打开了地图app结果如下:

Apple 地图
Apple地图的资讯量少于google当然也没有这两座山的名字,看来这两位闭月羞花的小姐是打定主意不让我知道她们的名字了。我不是容易放弃的人,努力想想那里会有记载呢?对了搞不好东山高中的官网介绍学校位置时会提到。于是兴冲冲的找到东山高中网站,可惜看了半天,学校大部份的版面都在介绍升学成果还有招生讯息,虽然有一页「认识东山」却对环境介绍付之阙如。
有一度我认为这两座山可能没有名字,文山区的人太冷漠无知了,他们让这两座山在这里矗立了几千年却忘了给她们命名。好吧,地球太危险了这命名的工作就交给我吧!又有一次我想到东山高中为什么叫东山高中而不叫西山或南山或北山?难道这两座山其中之一就叫东山?我拍拍脑袋自己怎么那么笨现在才想到,于是兴奋的查了网路结果并没有这种关联,台湾没有任何一座山叫东山;中国倒是有东山就是现在的山东蒙山。之后我就放弃了。偶尔去河滨跑步时仍然会望见它们,或许我心中嘀咕著管它的这都是文山人的错,他们应该想个好名字然后做个高速公路T霸那样大的牌子竖立在山顶让大家一望便知。
肺炎爆发后的某一天我从政大后门沿着老泉街45巷跑到了待老坑山。这座山在猫空附近算是默默无名的,因为它完全没有景观所以也没有游客。可怜一座不矮的名山,三角点上随便置放著一张比卖房广告还小的红色牌子写着待老坑山(德高岭)。

待老坑山三角点
就在回程时我看到一位登山客从山的另一边爬上棱线,她说下方是优人神鼓所在,我心中一动何不去看看?另一端下去的阶梯非常陡,其实杏花林这一端也是,待老坑山的旧名原是竹篙岭而不是德高岭(听起来是用比较优雅的中文字取代台语),意思是像竹竿那样笔直,所以陡峭是合乎它的命名的。阶梯下降的非常快,由于下雨枕木溼滑,我战战兢兢地缓步向下过了10来分钟才走到优人神鼓剧场。见门口的牌子挂著整修中,于是继续下行直到最后路径穿出接到一条柏油路上为止。我四周张望不晓得自己身在何方,看见路旁有一张好大的导览图,于是仔细地端详起来。

二格山系登山步道
这张导览图的名称叫二格山系登山步道导览图。图褪色颇为严重,我花了好几秒钟才找到现在位置,然后又看了一下黄色的线代表什么意思?上面说是产业道路,但我觉得有点可笑,如果到猫空站的指南路三段34巷是产业道路,那到草楠站的指南路三段难道不是?这两条路几乎一样大小,两旁景色也没有分别。图示中的红蓝绿色线条都脱落了,我是不相信可以从这里经产业道路走到二格山,因为二地相距甚远一般人没有3~4个小时是走不到的,4个小时才走到来回8小时都天黑了。当然如果是专业的登山客走例如棱线这样的捷径,我想来回5~6个小时应该是可行的。
就在我不以为然撇开头准备离去的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什么。没错,在导览图的左上方我看到了东山高中,图中它被二座山夹在中间,这两座山都有名字分别是右侧的阿泉坑山和左侧的新高丽坑山!阿泉坑山高128公尺,新高丽坑山高290公尺,哈哈真是太妙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居然在这个渺无人烟的地方让我找到答案。文山人没有对不起大家,他们很认真地把每座山都取了名字只是现代人太懒惰只会用google。

新高丽坑山
希望东山高中的官网可以介绍一下这两座山,毕竟这两座山一直守护着东山。或说回来,这张二格山导览图置放的位置也太偏僻了,我想除了优人神鼓的团员应该没有几个人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