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医引入血管内雷射(EVLT)来治疗静脉曲张以来,已有40人左右成功地治愈腿部痼疾。但仔细观察笔者发现有些人做完雷射治疗后,尽管腿部大部份浮肿扭曲的血管都消失了,走路也比之前轻盈持久,却仍可发现一些残余的小静脉浮在小腿前方或外侧。虽然理论上这些剩余的曲张小静脉不会引起腿部的不适或是任何功能上的障碍,但总是令人觉得碍眼,必除之而后快。
做完雷射后会有残留小静脉的原因在于某些小腿的静脉并不汇流注入大隐静脉,而是注入小隐静脉或是其它变异的血管分枝内。另一个原因则是原本注入大隐静脉的分枝血管太过粗大,以致于雷射过后虽然血管已血流量减少而且管径变小,但却仍可清楚辨视。这些令人讨厌的一小撮坏血管在以往必需借助开刀做小伤口静脉剥离术(mini phlebectomy)才能斩草除根,但对病人而言,为了这些小血管再进一次开刀房并不划算,况且「手术」本身对病人或其家人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手术。所以很多人都宁愿让它维持原样不理它。
其实有开刀以外的处理方法,例如注射硬化剂 (sclerotherapy)或使用针导入高周波凝固(thermocoagulation, e.g. TC 3000)。笔者参去年(2007)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血管医学联盟亚洲分会大会,请来了美国有名的静脉曲张医师Rajagopalan Ravi。他每年都进行上千例的雷射治疗,会中他便提到硬化剂的注射是雷射外的一个很好的辅助疗法(adjuvant therapy)。有很多病人一听到我说硬化剂便急忙地告诉我:医生啊,彼硬化剂我注过,无效啦。我会问他是什么时候打的,在那里打的?需知硬化剂经过几十年的进步,跟以往台湾常用的高张生理食盐水(3% N/S)效果有天壤之别。以往注射高张生理食盐水疼痛又容易复发的情形,现在已不复见。只是它不是万灵丹,对于太粗大的静脉曲张效果有限,因此被应用在较小血管及血管雷射治疗的辅助应用上。
北医领先全台其它医院,于去年初首先向卫生署申请使用英国制造,美国FDA通过的硬化剂 STS(Fibro-Vein R),经过卫生署核准后,开始使用于门诊有轻微静脉曲张或是静脉内雷射治疗后有残余小静脉患者的治疗,成效卓著,虽然现在健保并不给付,但自费费用远比静脉雷射来的便宜,有不少怕开刀又症状轻微病人都选择注射硬化剂的方式;而已手术或雷射过后的病人,也可以加做硬化剂注射,消除腿部残留的曲张小静脉。
案例一、常见的台湾阿嬷。左图是治疗前,右图也是经过雷射加硬化剂治疗,可以说是判若二「腿」。
案例二、白人男性。左图是治疗前非常严重的静脉曲张,右图是经过静脉曲张雷射及硬化剂注射后,明显地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