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几天会到前阳台浇花。我种的花草没什么规律,随意种。有荔枝、番石榴、罗勒、九层塔、迷迭香等等。因为照顾上不是很用心,所以植物也长的很凌乱。
这天照例洒完水后转头要进屋时,瞄到了一个木头颜色硬币大小的东西悬吊在纱门的另一侧。定睛一看很像是个精致的木雕作品—一根细小树枝黏着在墙面另一端悬著半截莲蓬头。看来有蜂要在此筑巢。
要打110还是119?还是自行用棍子捣毁?从猿猴传承下来的天性看到蜂窝就紧张。但我心中浮出反对的念头,为什么要除掉它?这些蜂做了什么坏事所以我们不允许它们存在?虽然此刻我还没见着有蜂飞来,但我知道这是长脚蜂 (paper wasp)的巢,因为后阳台就有一个像这样结构但大得多的蜂窝。
两年前第一次发现长脚蜂在后阳台筑巢,因为后阳台的纱窗有点脏而蜂巢又建在角落,等发现时蜂巢已经有一颗棒球大和十来只蜂进进出出。那时也曾犹豫是否找消防队摘除,但最终决定与蜂共处,理由有二:第一,蜂对自然生态非常重要,花的授粉和抑制其它昆虫都是它的主要工作;第二,后阳台有纱窗阻绝,只要不打开纱窗,纱窗也没有破洞,蜂应该不会进来。于是说服太太接受它的存在,只需晒衣服时注意一下。我们观察了半年,蜂巢越来越大;蜂也越来越多,但它们迳自忙绿未曾咬破纱窗涌入。
蜂虽然如此重要,但在人类步步进逼污染环境喷洒农药之下逐渐灭绝,据美国统计在2019至2020年之间蜜蜂数量减少了43%。最近女星安洁莉纳裘莉拍摄一则短片让蜜蜂爬满全身来响应世界蜜蜂日(May 20)唤起大家对蜜蜂保育的重视。
虽然我倾向让蜂巢留下来,但它的位置实在有点危险。后阳台的纱窗可以不打开,但前阳台的纱门经常要出入不然怎么浇花?何况家里有小孩,万一被这么大只的蜂叮到那就不得了。说起被蜂叮我可是有经验的,小时候看到地上有什么虫都喜欢抓起来看一看,有一次看到蜜蜂在马路上不动觉得很奇怪,我猜它应该死了所以用拇指和食指把它捏起放在掌心仔细端详。没想到它还没死透,一针刺入我的手掌,瞬间有如被火红的针烫到整个手掌又肿又痛。那还只是只小蜜蜂,现在堵在门口的可是身型大了数倍的长脚蜂啊。
这里说明一下中文说的“蜂”在英文其实分为 bee 和 wasp 两种。Bee 是会酿花蜜的,所以也叫 honeybee,一般的小蜜蜂属于此类;而wasp 中文翻成黄蜂/胡蜂/马蜂,虽然也是蜂但不酿蜜只会传递花粉所以属于 pollen bee,虎头蜂和长脚蜂属于此类。虎头蜂的英文是hornet,也有人用vespa这个字,vespa是义大利语,中老年人熟知的机车伟士牌就是这个字。顺便说一句,林姆斯基柯萨可夫的“大黄蜂的飞行” 那只大黄蜂并非wasp而是bumble bee,正式的中文名称是熊蜂,熊蜂属蜜蜂科(Apidae)也会酿蜜。
WASP这个字如果全部大写又有另一个意思:Wealthy Anglo-Saxon Protestant,代表出身高贵、生活优渥,居住在美国东海岸或旧金山附近,从小就读昂贵的私立高中和常春藤盟校,是古老家财的继承人。这个字WASP好像有褒有贬,我不是美国人就不深入研究了。
长脚蜂的学名是Polistiane,英文俗名则是paper wasp,原因在于它会啃咬木头将木屑和口水混合成纸浆用来筑巢。但是中文为什么叫它长脚蜂呢?我观察停在巢上的长脚蜂它的脚看起来并没有比虎头蜂或蜾蠃(音果罗)来的长啊?原来长脚蜂在飞行时后脚会悬垂著看起来很长,因此日文叫它アシナガバチ, アシナガ就是长腿的意思,台湾应该是师承日本所以称为长脚蜂。中国没有受到日文影响因此称它为马蜂。
前思后想最后决定冒险让长脚蜂在此筑巢。我把太太和小孩都叫来,从纱门内指著蜂巢要大家从此小心进出不要干扰它们。保护自然生态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房子所在以前是块田,更久之前则是树林,所以不是长脚蜂侵入民宅筑巢而是人类占据它自古以来的栖息地筑屋。现在我们应该学习和平共处而不是你死我活。此外长脚蜂相当温驯不会轻易攻击人类,如果是虎头蜂我就不敢这么做了。
之后每天早上我会屏息悄悄打开纱门看看筑巢的进度如何?一开始只有一只蜂,随着巢慢慢变大,蜂的数量也缓慢增加到4只。蜂的作息和人有点类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如果太早去看会发现蜂还停在蜂巢上睡觉。似乎每个蜂格都有一只蜂宝宝住在里面,它们的眼睛很大很黑,有点像电影描绘的外星人的样子。蜂宝宝很少探出头必须由下往上才看得见它们窝在里面,当然距离要靠的很近。一开始怕会被蜇,久而久之长脚蜂似乎对我已经习惯没有任何反应,因此逐渐越靠越近甚至还打开手电筒照。除了观察以外我也每天替它们拍照,这样拍了2个月,终于完整地记录筑巢过程。
台湾常见的长脚蜂有家长脚蜂、黄长脚蜂、双斑长脚蜂、日本长脚蜂、棕长脚蜂、棕长脚蜂等等。 这一窝好似是双斑或是家长脚蜂,我懒得去辨识。很有趣的是长脚蜂的成蜂吃素以花蜜花粉为食;但它的蜂宝宝确是吃荤的,所以工蜂会去抓毛毛虫咬死做成肉球来喂蜂宝宝。有一次我看到前阳台墙面挂著一只毛毛虫就是被长脚蜂绑来的肉票.
观察了2个月本来开始觉得有点枯燥了,没想到看到一个很特别的画面:工蜂喂食秀。于是兴奋地出2台相机来拍摄(原片很清晰但压成youtube为了缩小档案不得不牺牲画质, 这要跟各位说明一下)。影片中可以看到第一只工蜂先喂食左侧探出头的白色蜂宝宝; 右侧宝宝听到声音也探出头于是工蜂接着喂它, 等到肉球喂完了第一只工蜂离开然后本来在上方不动的第二只工蜂爬了下来继续接替喂食工作.
之后蜂巢并没有继续变大,从茧中孵出的新工蜂似乎没有留在这里继续工作,可能是开到茶蘼花事了,这里的自然环境被逐渐增多的人车破坏了。每天看蜂群来来去去颇有疗愈作用,有一次看到工蜂用腹部不断摩擦巢的外墙,似乎是嫌它太粗糙所以要打磨一下;有一次刚好遇到工蜂从外面回来一直绕着我盘旋,我吓得像泥塑雕像一般不敢动,它最后认定我不是坏人就放我一马飞走了。此外从观察的过程中我学会如何分辨刚孵化的蜂和成蜂。刚孵化的蜂的眼睛很黑,要等一段时间后它们的眼睛才会逐渐变成棕色。总之,和蜂巢共处的这几个月学习到很多事也平添许多乐趣,它们并不可怕也没有那么危险,希望下次蜂去你家筑巢时你会考虑一下。
蜂毒
最后来讲一下胡蜂蜂毒 (注意不是蜜蜂蜂毒,不过两者大同小异)
- 成份
- 蛋白质或多胜肽类的过敏原:phospholipases , hyaluronidase, mastoparan, antigen 5
- 其它:histamine, acetylcholine, dopamine, norepinephrine, serotonin
- 症状
- 局部反应:红肿,起水泡,局部淋巴结肿大,通常1~数日消失
- 全身毒性反应:通常是被多处叮咬的人才会发生,会有横纹肌溶解、心肌损伤、肝功能异常、溶血、急性肾衰竭、凝血异常等等
- 过敏性休克:由IgE 或 IgG引起,在几分钟内产生痒、寻麻疹、全身无力、血管性水肿、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拉肚子,更严重会气喘、发不出声、虚弱昏迷、低血压等等
- 其它:发烧、关节痛、神经学症状、肾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低下、Guillain-Barre syndrome 等等
- 治疗
- 首先我们要知道蜜蜂会把尾刺留在皮肤,但胡蜂不会。如果是被蜜蜂叮咬不要直接用手指去拔除,不然很容易2次受伤
- 使用水和肥皂洗净伤口,把身上饰品如戒指手环等移除
- 冰敷,不要抓伤口
- 有疼痛或寻麻疹可以给NSAID止痛药和口服抗组织胺
- 如果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如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等等,必须马上注射Epinephrine (0.3~0.5 mg, im),如果没有改善每15分钟再注射。尽快送到医院打iv、给氧气、注射抗组织胺和类固醇。给予 Dopamine 或 Norepinephrine iv提高血压;给予Glucagone 控制血压和气管痉挛。
- 由于发生过敏性休克最重要的就是注射Epinephrine,因此有专门给登山健行者携带的注射笔叫 EpiPen。价格不菲一只约3000元台币。
- 至于全身毒性反应基本上要被蛰50~100下以上才会发生,所以不多见,被蛰这么多下铁定要住院治疗甚至洗肾,我们就不必去了解如何处理了。
补充一个豆知识: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会召来蜂的叮咬?
卫福部的网站写「穿深暗色贴身而不宽松的衣服」可以减少被蜂螫的机会,但是有些网站说暗色衣服比较容易受到蜂攻击,建议穿白色或黄色衣服。到底哪一个正确?我找了中英文许多网站,其中”in and out express care”讲解最细如下:蜂受到亮色的吸引,但是有2件事要知道,第一蜂看不见红色,所以红色对它而言就如同黑色;第二蜂会攻击黑色的物体,因为蜂的天敌熊就是黑色的。所以你穿紫色、蓝色、黄色都会吸引蜂前来;但是当它咬人时是先咬暗色的如黑色及红色!只有一种颜色既不会吸引蜂也不会被攻击那就是白色。
最后请大家回到页首,有一只躺在地上的蝉。你是否还有看见其它东西呢?